宜州24节气·春分丨太平有春社!吃了春菜看社戏
一年之计在于·春 春分时至,昼夜平分 百草吐绿,万木逢春 万象更新,不负来年光景 “春分时节吃春菜,姐妹相邀同采摘,吃了春菜迎春来,风调雨顺笑颜开”。 3月21日,记者在庆远镇太平社区的洛德村看到,一块长满野菜的地里,几名妇女正手提菜篮,低头摘野菜。摘得野菜,姐妹们开心地唱起山歌来。
▲村民在采春菜(潘淑兰 摄)
▲村民在采春菜(潘淑兰 摄)
▲村民正在采摘春菜(梁淦洲 摄)
据了解,每年春分这天,太平各村都有做春社,吃春菜的习俗。
“春分这天我们一定要吃春菜,以前是吃苋菜,现在苋菜少了,我们就用白花菜代替,吃春菜就意味着一年的好运开始了。”洛德村村民韦胜群手摘野菜开心地说。
在村里的一个大钢棚下,许多村民正为今天的春社宴忙碌着,有包饺子的,有煎豆腐圆的,也有蒸鸡、炸鱼、切扣肉的……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。
▲村民在包春饺(韦斯 摄)
▲村民正在晾晒血肠(潘淑兰 摄)
▲待蒸的春卷(潘淑兰 摄)
▲炸扣肉(潘淑兰 摄)
▲村民染好的红鸡蛋(韦爱莲 摄)
在太平社区的围村村,除了全村聚在一起弄春社宴、吃春宴,晚上还安排有社戏。当天中午,在该村的文艺舞台上,身着演出服饰的文艺队队员正在紧张地彩排彩调《刘三姐》片段。
“年年春分我们村都做春社、演社戏,这是自古就有的,主要是为了庆祝春天到来,祈祷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”文艺队员卢勇培介绍道。
▲村民在排练春分社戏(韦斯 摄)
▲村民在排练春分社戏(韦斯 摄)
▲村民正在拜祭社王(韦斯 摄)
宜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,宜州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,二十四节气里的春分节气也一直被人们重视。
“春分到,蛋儿俏。”原宜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邱伟华说:“春分这天我们宜州大部分村屯举行春社活动,拜社王、吃社宴,外嫁女这天回村拜祭社王时,还要给家中老人买礼物,返回夫家时,老人则将煮熟的鸡蛋染红,给女儿带回去给小孩吃,寓意平安健康。”
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在外奔波的人还记得家乡的传统习俗吗?下个春分,记得回村。